尤其是从国外回来的中国学生,听他们说话时,我作为一个中国人,还是连杀了同胞的心都(dōu )有。所(suǒ )以只能(néng )说:你不是有钱吗?有钱干嘛不去英国?也不是一样去新西兰这样的穷国家?
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非常希望拥有一部(bù )跑车,可以让我在(zài )学院门(mén )口那条道路上飞驰到一百五十,万一出事撞到我们的系主任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我有一些朋友,出国学习都去新西兰,说在那(nà )里的中(zhōng )国学生(shēng )都是开跑车的,虽然那些都是二手的有一些车龄的前轮驱动的马力不大的操控一般的跑车,说白了就是很多中国(guó )人在新西兰都是开(kāi )两个门(mén )的车的,因为我实在不能昧着良心称这些车是跑车。而这些车也就是中国学生开着会觉得牛×轰轰而已。
说完觉(jiào )得自己很矛盾,文(wén )学这样(yàng )的东西(xī )太复杂,不畅销了人家说你写的东西没有人看,太畅销了人家说看的人多的不是好东西,中国不在少数的作家专(zhuān )家学者希望我写的(de )东西再(zài )也没人看,因为他们写的东西没有人看,并且有不在少数的研究人员觉得《三重门》是本垃圾,理由是像这样用(yòng )人物对话来凑字数(shù )的学生(shēng )小说儿(ér )童文学没有文学价值,虽然我的书往往几十页不出现一句人物对话,要对话起来也不超过五句话。因为我觉得人有的时候说话很没(méi )有意思(sī )。
对于摩托车我始终有不安全的感觉,可能是因为在小学的时候学校曾经组织过一次交通安全讲座,当时展示了(le )很多照片,具体内(nèi )容不外(wài )乎各种(zhǒng )各样的死法。在这些照片里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一张一个骑摩托车的人被大卡车绞碎四肢分家脑浆横流皮肉满地的照片,那时候铁(tiě )牛笑着(zhe )说真是一部绞肉机。然后我们认为,以后我们宁愿去开绞肉机也不愿意做肉。
第一次去北京是因为《三重门》这(zhè )本书的一些出版前(qián )的事宜(yí ),此时(shí )觉得北京什么都不好,风沙满天,建筑土气,如果不说这是北京还没准给谁西部大开发掉了。我觉得当时住的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一(yī )个宾馆(guǎn ),居然超过十一点钟要关门,幸好北京的景色也留不住我逛到半夜,所以早早躲在里面看电视,看了一个礼拜电(diàn )视回去了,觉得上(shàng )海什么(me )都好,至少不会一个饺子比馒头还大。
请收藏我们的网站:www.fsbdytaoci.comCopyright © 2009-2025